※ 限會員,要發表迴響,請先登入
時間:106/3/19上午11:00
地點:范特喜 綠光計畫二樓露台
(台中市西區中興一巷)
林吳素霞南管戲曲傳習計畫
第一屆結業藝生吳炳慧106年社區推廣活動
南管古樂簡介源於中原文化的南管樂,傳自福建,本稱「絃管」,
閩南區域及東南亞僑社均稱「南音」、「南樂」,是我國傳統古典音樂之一,
在台灣因有別於另一戲 曲「北管」而稱「南管」,其音韻古樸、柔美、大方,
節奏細膩,曲式嚴謹,它保存古老的五音(宮、商、角、徵、羽)音階,管位為主體,
豐富的門頭 (曲牌、詞牌),特殊的執拍法,還有帶著古音的聲腔,是結合音樂與文學的古樂。
南管戲「南管戲」發展自福建泉州的小梨園,是我國傳統古老劇種之一,
所供奉的戲神「田都元帥」相傳是唐明皇時候的人,據考現存梨園戲的劇本所保存之原始風貌,
是宋元南戲的遺響,其南管配樂、科步及南鼓更具特殊的藝術價值,由於南管古樂和唐樂的諸多關係,
其歷史價值是肯定的。梨園戲有「大梨園」和「小梨園」兩部,大梨園俗稱「老戲」,
有「上路老戲」和「下南老戲」之分,小梨園稱「七色」或「七子」班,台灣一般稱「七子戲」。
主辦單位:長 隆 南 樂 社 指導單位:文化部文化資產局
協辦單位:台中市文化資產處、范特喜微創文化股份有限公司